[书评]吾爱秋之中国——记林语堂《吾國与吾民》读后感


继《苏东坡传》之后,又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一本书:《吾國与吾民》。从上一本书起,个人就很欣赏先生那种犀利又不失幽默的风格,而新读完的这本书相较之下读起来更加有趣了。


毋庸置疑“吾国与吾民”显然是一个非常难写的大标题大概念,放诸今日,敢于挑战的学者估计也不会很多,即便写了要做到统揽全局同时事无巨细想来难度不会小。更重要的是一个态度问题,如何不偏不倚保持客观中立地去反映中国与中国人的过去与现状,更是难上加难。


作为读者的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那么多年,却完全不敢说自己对祖国以及国人有多么深刻的认知,因为中国太大,中国人又太多,我们对身边的事与物都谈不上多少了解,又怎能轻易给他人下定义呢。然而即便如此,中国人的秉性总是深深烙印于自己的血液之中的,所以当阅读这本《吾国与吾民》的时候,对其中提出的许多见解,在感到新鲜的同时又会触动到自己的心灵深处,仿佛它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明白却说不清爽的想法。


它对于中国人的好与善及一切优良品质褒以赞美之词,对于国家与国民的不足之处及劣根性也往往是一语中的。表扬得到位,批判得在理,基本做到了理智与公允。


赛珍珠女士在序言中描述此书“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,它是忠实的,毫不隐瞒一切真情。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,巍巍乎,焕焕乎,幽默而优美,严肃而愉悦。对古往今来,都有透彻的了解与体会。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,最巨丽,最完备,最重要的成绩。”


想必读完本书的读者大多数应该都能认同这样的评价吧。说来有趣的是,虽然这是一部巨著,但事实上并不是那种会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百科全书。《吾国与吾民》分为“基本要素”与“生活”两大块,其下又分成若干小标题来进行讨论,但总体而言,每一章节并不冗长。相对于那些会长篇累牍地论证一个观点的文章而言,简直可以称得上短小精悍了。而这也是让我为之欣赏的一点——一针见血地摆出观点,不玩文字游戏,不装高深莫测,不把读者的脑袋捣成浆糊。


上部“基本要素”从大局出发概述了中国人、中国人之德性、中国人的心灵,与人生之理想。以地理历史人种的变迁,国民对于儒教道家的信仰,阐述了中国人为何会成为现在的中国人,为何会奉行中庸之道,社会与政府为何会衍化如斯。我不敢说林先生的观点全然正确——《吾国与吾民》成书于上世纪30年代,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——但至少读来言之有理。


下部“生活”则是以上部的论述作为理论支持,介绍了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活动。较之上部,读起来更有趣味一些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在许多章节都会提出正反两种见解,但多数偏向于批判的一侧,然而对于中国的艺术诸如书法、绘画、建筑、园林及饮食等方面可以说是以不容反驳的口吻给予了压倒性的赞美,洋溢着热烈的喜爱与自豪之情。


我读着这些章节时也深有同感。虽然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弊端充满了无可奈何,但毫无疑问又确确实实地发自内心深爱着我们的文化。我想于己而言,这是任何一国文化都无法取代的精粹。


中国或许多的是我这样的人,安于现世,却又有些愤世嫉俗;常常会为不公打抱不平,却又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奉行中庸之道;一边埋怨着社会上种种不足一边又由衷热爱自己的祖国;既有自卑情绪,胸口又满溢着千年累积的自尊与骄傲。


《吾国与吾民》就像一面镜子,从中你能看到自己,看到自己所处的这个国度。我想随着阅历的增长,以后再来读这本书或许想法又会有所不同吧。


书的最后一节“人生的归宿”中,林语堂先生将中国比喻为秋天。他最喜欢秋,因它色彩浓郁,有年老的圆熟与智慧,懂得知足乐天,即便有时会泛出一丝悲伤与愁绪,但多时是一片金色灿烂的收货。


我最爱的季节也是秋,完全能理解吾国与秋的形似神和。中国虽然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,却远未踏入冬季的沉默。或许诚如林先生所言,在经过各种磨难与痛楚之后,它正在进入最为成熟与美丽的丰收季节。几十年前的他这么认为,几十年后的我更是了然。

评论(1)
热度(13)

夏虫不可语冰TAT

©夏虫不可语冰TAT
Powered by LOFTER